“这个是热变形维卡测定仪,测试材料的耐热、软化温度。另外那个是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,用来检测评估材料的加工条件。”走进上海日之升公司一间国家级实验室,伴随着陈晓东熟悉的术语,许多精密仪器的神秘面纱被一一揭开。
一台台陌生的检测仪器,连接的却是消费者每天接触的各种塑料用品。从眼镜框、排插,到冰箱、空调外壳、汽车内饰配件等,日之升的产品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虽然是传统的制造业,总经理陈晓东却给企业定下愿景: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。创业20年来,陈晓东不仅带领公司如其名一样,如日之升;他本人对工程塑料行业的坚持与专注,始终不改初心,如月之恒。
在危机中寻找机会
“工程塑料不仅是当初我选择的专业,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。既然学了就得要学有所用。”
1994年,陈晓东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毕业,被分配到了闵行区工业局下属的一家国企研发部门工作。就在大家以为他会就此安稳度日时,1996年他毅然决定“下海”,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,成立了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,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。放弃“铁饭碗”不要,有人惋惜有人不解,而陈晓东却有着另一番憧憬:凭借自己所学在上海安家立业,有所作为。
当时的上海“一年一变样,三年大变样”。陈晓东把握住了时机,在1998年年底,日之升公司迁至闵行莘庄工业区,成为首批落户莘庄工业区的企业之一。从2003年至2008年,公司迅速“升级”,完成了从小规模企业跨入中型企业的过程。
创业20年来,陈晓东风雨中历经坎坷。2008年金融危机,作为化工材料基石的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,日之升公司也遭遇了巨大的冲击。陈晓东记得,危机来袭的半年时间内,行业内很多公司一夜倒闭。而日之升凡是签过的半年以上的合同,都面临较大亏损。但是“宁可亏本也要履行合同,绝对不用次级原材料去替代”。日之升坚持用合格产品交付客户,这也让公司就此拥有了更多“铁杆”客户,同时也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市“重合同守信用”称号。在陈晓东看来,诚信是企业最重要一块标牌,是作为民族企业屹立不倒的坚定基础。
如今的日之升公司,从创业之初只有4个人,成为拥有近千名员工,销售收入超过21亿,总资产近5.4亿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、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,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。
而陈晓东个人,作为闵行区的科技领军人才,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。曾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———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、上海市劳动模范、上海大众科学奖、上海实施发明成果优秀企业家、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提名奖、第三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等等诸多荣誉。
民企扛起行业创新大旗
如果说金融危机给企业的启示是诚信,那么,一次次的闯关,则让陈晓东下定决心:“一定要有自己核心的知识产权。”知识产权保护、专利权、商标……一个也不能少。
1999年,上海人民电器厂希望合作“攻关”,实现高低压开关关键塑料原料的国产化,以替代传统的保险丝。但是阻燃材料生产出来后,又一道关口挡在了他们面前:产品要想出口,必须得到美国实验室的认可,获得他们发放的“黄卡”才行。当时做这个阻燃材料实验需要花4000美金,相当于4万人民币,由于当时民企没有外汇渠道,即便兑换了美金也无法汇出。几经周折,陈晓东委托美国同学代他支付了美金,才终于解决了付款问题。日之升也成为当时走出国门进行实验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之一。
“如果想长远发展,必须打破国外的标准垄断和技术壁垒。”从2011年开始,日之升公司通过行业协会,向政府及整个行业呼吁:中国的材料标准,不能完全去拷贝国外标准!在陈晓东的呼吁下,国内各大研究室、试验所、企业开始共同着手研究制定中国人自己的材料标准,日之升参与了其中两项标准的制定。
2011年,陈晓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———“面向LED照明的高效光扩散聚碳酸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开发”,规范LED照明灯具市场,打破国外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。同时,日之升公司负责起草了《LED灯罩用光扩散聚碳酸酯》推荐性国家标准,在相关标准化审查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。
“作为科技企业必须要提升话语权,在与国外公司谈判时,不要只是依靠降价来竞争、内耗,而是要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,打造自己的品牌。”陈晓东说道。与此同时,陈晓东也着力打造自己的国家级实验室。今年将完成国家实验室CNAS认证,工程塑料行业中能达到该水平的民营企业只有3、4家。今后业内小企业只需在陈晓东的实验室中完成检验,便可出售相关产品。
探索行业内的“私人订制”
“以前是市场需要什么,企业生产什么;现在要树立行业的标准,创造先进的理念,去引领市场。”作为商人,陈晓东也率直说道,“做研发,环保是企业责任,也是商业前景。”针对传统塑料普遍有污染环境的弊端,日之升研发了“卡乐丽”系列产品,既有金属质感、色彩亮丽,又免除了喷漆污染环节,成为海尔、格力高端产品的合作商。“封闭的汽车、厨房里,随着温度条件的改变,装饰材料通常会散发致癌气体和物质。”陈晓东介绍,公司研发的“塑可净”系列材料则“对症下药”,把塑料有害散发物降到最低,未来这也将是引领行业标准的一大趋势。如此超前的理念,不仅充分契合了他强调的,对新技术材料的创新突破与持续发展,同时也凸显了,为客户量身定做,私人订制。
2015年,汪峰向章子怡求婚时所用的无人机曾经名声大噪,而这款国内民用无人机翘楚所采用的机翼、壳体的原材料也正是来自日之升公司。
“当时国外无人机的机翼采用的是军用碳纤维,价格高达几百到上千元,成本太高,而且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。”陈晓东说,“我们最终研发出高强度塑料成功代替了碳纤维,而且强度足以满足无人机在高空飞翔,成本也大幅下降。”
类似研发无人机机翼项目的“硬骨头”,陈晓东带领团队“啃”下过很多。如今,他依然不断创新,未来计划是通过“私人订制”,实现工业产品的时尚化,在未来越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其实,从企业架构和发展过程,也都不难看出陈晓东从“制造”向“创造”转型的决心。每年至少拿出销售额的5%-6%做研发资金。研发团队充分细分,从纯粹研发团队到市场研发、销售工程师……200多人的研发团队,占员工总数三分之一以上。近7、8年时间里,日之升公司申请专利数达300项,授权专利120项左右。
用“智慧做慈善”回馈社会
除了专注于公司发展,陈晓东还承担了不少社会职责。“你的客户在哪里?你的产品客户需要吗?你的经营模式足够有竞争力吗?”不少创业者都受到过陈晓东的“当头棒喝”。作为创业导师,陈晓东认为,创业不能一哄而上,而是需要精准创业、差异化创业。因为创业是有风险的,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企业夭折。“不要去争取满足99%的客户需求,而是要找准那1%的目标定位”,这是他常常对创业者强调的。
除了指导创业者创业要有战略思维外,陈晓东还努力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,为沪上高校材料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课题研究和实践机会。“有了方向、树立了信心,才能在工程塑料行业执着坚定,有所作为。”因此,陈晓东不只是单纯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岗位,而是注重培养他们对这个行业的深刻认识与前景展望,正面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热情。
作为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,陈晓东也是闵行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的会长,他积极倡导“智慧做慈善”,通过项目化的管理、精准化对接,把各项善款落到实处。
5年来,闵行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已投入3500万元用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中。近几年,陈晓东也十分关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劳模退休后的生活问题。促进会在区总工会的支持下,对290多名闵行户籍退休劳模的生活进行逐一评估,进行物质补助和精神鼓励。另外促进会还投入50多万,在新疆喀什支援乡镇诊所的远程医疗终端建设,在云南香格里拉支援远程教育建设。陈晓东希望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,不断缩小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资源差距,真真实实改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条件。